吃鱼后头晕、恶心 小心“组胺中毒”
核心提示:味道鲜美的鱼肉让很多人垂涎三尺,但在食物中毒的诸多案例中,因食用鱼类食品而导致中毒的案例屡见报端,其中,“组胺中毒”者更是为数不少。
味道鲜美的鱼肉让很多人垂涎三尺,但在食物中毒的诸多案例中,因食用鱼类食品而导致中毒的案例屡见报端,其中,“组胺中毒”者更是为数不少。
含组氨酸多的鱼,变质时易引发组胺中毒
海产鱼类中的青皮红肉鱼,如鲐鱼、金枪鱼、鲣鱼、秋刀鱼、鲭鱼、沙丁鱼体内组氨酸含量较高,如果贮存不当,导致新鲜度下降,那么细菌会把组氨酸转化成组胺,当组胺蓄积到一定量时,便可能发生食物中毒。
深圳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科医师刘建平介绍,如果发生组胺中毒,患者在吃鱼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会出现面部、胸部及全身皮肤潮红、有灼热感,眼结膜充血等症状,并伴有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腹痛、腹泻、心跳过速、胸闷、血压下降等症状,有时还会引发荨麻疹,出现咽喉烧灼感,个别患者还可能出现哮喘。因此,如果吃鱼后出现上述表现,一定要及时到医院,并向临床医生提供详细的进食情况,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、治疗。
避免组胺中毒有技巧
第一,尽量避免食用不新鲜或腐败变质的鱼类食品。
第二,鱼类食品必须在冷冻条件下贮藏和运输,冰鲜鱼类应贮存在4℃或4℃以下环境中,冷藏鱼类则应贮存在-18℃或-18℃以下环境中。
第三,对于易产生组胺的青皮红肉鱼类,在烹调前应彻底刷洗鱼体,去除鱼头、内脏和血块,然后将鱼切成两半,并将其在冷水中浸泡几个小时。在烹调时加入少许醋,可使鱼中组胺含量下降65%以上。
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,以及正在服用降压药、抗抑郁药等药物的人群,应尽量避免食用此类鱼。
此文关键字:吃鱼后,头晕,恶心,小心,组胺,中毒
同类文章排行
- 吃鱼后头晕、恶心 小心“组胺... 5-22
- 水产品每天别超一两半 5-21
- 春天来了, 这样吃,靠谱! 5-21
- 瓜子花生乱吃当心伤胃 赶紧看... 5-21
- 食品中的含铝大户 5-21
- 剩饭菜 可在冰箱中存放“一两... 5-20
- 肉嫩味美易消化皮紧体弯是鲜虾 5-20
- 北豆腐、南豆腐和内酯豆腐,哪... 5-20
- 速冻水饺储存期勿超3个月 5-20
- 豆酱和面酱怎么吃 5-19
最新资讯文章
- 麻涌食材配送推荐 中国糖果命... 5-22
- 洪梅农副产品 推荐 河南备战... 5-22
- 常平蔬菜配送 推荐 5月16... 5-22
- 2018年上海市饮料酒商品包... 5-22
- 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... 5-22
- 吃鱼后头晕、恶心 小心“组胺... 5-22
-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... 5-22
- 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... 5-22
- 东莞餐饮公司 推荐 45%港... 5-22
- 望牛墩食材配送推荐 越南对中... 5-21